不过我之所以对郑和有这样的误解,还得是因为他和刻板印象中的太监,太不一样了。

我以往认知中的太监,都是些趋炎附势,祸国殃民的存在,近的就比如前面讲到的边令诚,还有明末的魏忠贤,远的就说秦始皇那时候的赵高。但郑和不是这样的。

啊?秦朝的宦官不是太监吗?

不好意思不好意思!主播想当然了。

说回郑和,可能也和他的事业线不在朝堂这一块发展有关,毕竟提起他,就是郑和七下西洋嘛!

但其实,他在靖难之役中也是立了功的。虽然史书上没有明确写上具体立了什么功,不过有一部分学者推测,是在郑村坝之战的时候。[3]

就是那场鼎鼎大名的以少胜多之战,燕王朱棣用八万打赢了建文帝朱允炆的五十万的那一场。因为发生在郑村坝,郑和又被赐姓郑,所以专家们这么猜测。[4]

嗯……弹幕们不要吵啊,我初衷就是讲一讲我的糗事,然后借由郑成功、郑和的谐音,联系起郑成功和荷兰的知识点啊!

叫我不要这么瞎发散?

拜托,每个人都有自己记忆的方式,我习惯了这样子记啊!

并没有侮辱建文帝的意思,战败是事实啊,行吧,是他派出的将军李景隆战败了。】

何夏夏看着成片刷过去的弹幕,气不打一处来。

原本复盘的好好的,常识判断题诶,光靠背怎么背的下来?当然要搞点有趣的小故事来联系咯!就和教育学里有那么多千奇百怪的小口诀一样。

而且之前讲秦始皇、柳宗元的时候,大家也都嘻嘻哈哈的。怎么一讲到朱棣,就开始有黑子来跳脚了?

何夏夏很心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