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兰竟不敢深究这句话背后有多少含着血泪的陈年往事,那也许包含着母亲、父亲、奶奶三个人之间的纠葛。
她与父亲人间共风雪只十一年,有些印象不可避免地随着时间变得寡淡。处于剧烈胃痛中的华兰猛然想起,小时候她被叔叔阿姨说“眼睛和你爸长得真像”“脾气也跟爸爸像啊,这么小就能上青藏高原了”。
其实她和父亲在某种程度上越来越像,偏执的性格,骨子里对地理的热爱和精明的理科头脑。就连胃病似乎也有缘由——父亲外派时吃的随便,久而久之胃就出了毛病。而她在学校里吃的潦草胡乱,胃也出了问题。
父亲去世后,母亲一直有意或者无意回避这种相像。
华兰不知道为什么,特别想笑。她和母亲自那个梅雨季开始的战争似乎终于有了结果,但谁都不是赢家。
她们在人民医院看过急诊,开回来一堆西药。华兰因为乱吃阿司匹林被医生骂了一通,吃上了新的小药丸,不那么痛了。
“治标不治本。”妈妈摇头,“胃里的毛病一定要让中医看看。”
她问了几个朋友,带华兰深入老城西,找一家陈姓医生坐堂的中医药房。
那位面色和善的中医奶奶把手搭在华兰的脉上,上下打量着华兰的面色,缓缓开口道:“胃寒,内分泌也不正常。”
“性急、焦躁。”中医奶奶又说,“晚上是不是入睡有点困难?”
华兰点头。空气中有种药材淡淡的苦味,但是竟然格外凝气静神,那种苦味沁入华兰的鼻腔,让她的神经放松下来。
“陈医生,我女儿在读高三喏,每天在学校里都不知道吃什么,学习任务又重,前些天刚刚犯了一次急性肠胃炎。”陈晓静把女儿的情况翻来覆去地讲,希望眼前这位当地名医能给出“灵丹妙药”。
中医奶奶一面淡定地听,眼神扫过华兰身上的校服。一面又询问华兰一些她的日常作息,然后“嗯嗯”地应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