竞赛在一定意义上来讲是资源的堆积,一个学校能不能出成绩要看这个学校和竞赛金牌教练之间的关系,如果能让往届出卷老师来当教练,自然会遥遥领先。而这样的资源堆积在浙北,纵使浙南这双雄在自己的地盘上抢破了头皮,也没办法解决这个问题。

所以这次合资请的教练,被每个同学都看做灵丹妙药。去年的省赛已经让他们知道了全省的竞争有多激烈,学到现在的,大多数都抱着“孤注一掷”的心态——今年不拿省一以上不行。

在人与人相互为狼的状态下,这种心态就发展为对教练的争抢。有个下午,华兰回自习教室的时候,整个教室里就坐了一脸不爽地刘一天和余倩倩。

“你们今天没答疑吗?”华兰问他们。

一般下午竞赛课后,会有长达一个小时的答疑环节。这个时候自习教室里的人很少,今天华兰没什么问题,回来的已经算早了,却不想还有人速度更快。

“哪里排得到我们啊。”刘一天没好气地说,“一中的都在那挤着呢。”

“嘉和还在那个教室,她说等会儿人少了来叫我们。”倩倩说,“我嫌吵就回来了。”

她又皱了皱眉头,说:“我总觉得他们很刻意,你明白吗?”

刘一天长长“嗯”了一声:“批发草稿纸,用于中午占第一排的座。”

“常常一边听课一边运动,特别是临近下课的时候,喜欢站起来做好百米冲刺的准备。”

“这么夸张?”华兰把东西放下来,转过来听他们接着说。

“是啊,”倩倩说,“还有那种问问题的时候,排我前面的同学把排在我后面的同学叫过去,说他们人多先问。”

“我记得我们费用是平分的吧?”刘一天道,“上次金炫说,训练费是按小时请的,不是按人头。所以两个学校无论哪个单出都觉得贵,这才想着一起的。费用aa的话,不应该是我们人少的先问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