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还是,淡淡的,像流水一样淌过去,在学习、吃饭、休息的规则里反复被塑造,终到东海。偶尔爆发的口角或是矛盾就像一颗突然出现的石子,在激起涟漪以后沉没进入一望无际的大海。

川中的生活在告诉你,这些都是无所谓的小事情,只有傻瓜才会为此驻足停留、烦恼伤神,大家都不遗余力地为着一个彼此心知肚明的目标前行。

后来的华兰回望自己的高中,发觉大概是从那个时间点开始,自己真的有点喜欢这个充满作业压力和学习竞争的地方了。因为川中带来的很多变化冲击着她惯有的平衡,但同时也以全新的平衡,接纳着她。

程敏一直强调“节奏、习惯、规律”,之前还让学长学姐来分享过学习方法。

来做分享的分别是高一、高二的学长学姐,他们从文科讲到理科,面面俱到细致而微。那节课是对乙班同学格外重要的自习,本来大家都低着头,面前摊着卷子,练就了一心两用的本领。但听着听着就都把笔放下了——学长学姐都很幽默,而且分享的都是干货。

但这些干货华兰都没怎么听进去。给她留下印象最深刻的,是几位学长学姐优秀的台风。她像沉浸一场完美的演讲,全然忘神了。

用余倩倩的话来说,收放自如,控场能力极强,一个字都没口糊过。

“很专业。”

华兰对接受大家目光的汇聚有着几乎骨子里的回避,对“万众瞩目”的事情非常不屑。但不可否认的是,自从上次国字脸让她上讲台讲题开始,她就对“如何能在讲台上自如讲话”有了若有若无的好奇。

或许是为了下次在讲台上的时候,不那么丢脸。

有一位学姐讲:“形成自己的节奏、习惯、规律是高中三年最主要的事情,而学校的日常规定给你框定了一个基本的框架,你们所要做的,是在这个框架里添柴加木,从而把自己很好地安放进去。”

华兰迟疑着——如他们所说的“规矩”和“框架”,真的能诞生出像他们这样的人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