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3页

他的种种战绩早已在此前的盘点中出现,众人已是心知肚明。此时大家的焦点都落在郭子仪的青史评价上,简直大为震撼。

——“功盖天下而主不疑,位极人臣而众不疾,穷奢极欲而人不非之”,这个评价也未免太高了,古往今来有几人能达到?

倘若说李泌的一生让无数文人羡慕,那么郭子仪的事迹就令历朝历代的武将憧憬。

古代名将难以善终,不是战死沙场,就是被君王“狡兔死,走狗烹”,看到水镜之中白发苍苍、八十寿终,被君王被尊为“尚父”的郭子仪,他们又是羡慕又是敬仰。

“扶大厦之将倾,挽狂澜于既倒,以一己之力救江山与水火,封王拜将,若能活成郭子仪这般,死而无憾也!”

武夫们一腔热血沸腾,人人心生向往。

不过他们并不嫉妒郭子仪的待遇,毕竟这一切都是对方为大唐出生入死换来的。许多人自问若是处在郭子仪的位置上,即便有他的军事才能,也做不到像他那样周全,能在皇帝的猜忌下一次次自保,又能不计较皇帝的猜忌防备一次次披甲上阵。

哪怕是宋朝那些看不起武夫的清高文士,面对郭子仪的事迹,也挑不出毛病来,唯有吹毛求疵:“郭子仪尽忠为国,实乃大唐柱石。可天下岂有第二个郭子仪?”

——就差没明说我大宋的武夫都不可信。

还好这样的人不多。经历了这么多期直播盘点洗礼,宋朝之灭亡还在眼前,如今平行时空的宋朝上下根深蒂固的思想早已发生动摇,大宋君臣更是个个警醒。重文轻武、武备松弛的局面已经开始发生改变。

【于是,颜常山之舌及张睢阳之齿,与文天祥的《正气歌》一同名传千古——】

话音落下,一袭水墨画的卷轴在水镜之中倏然展开,从上到下如同丝绸般铺展下来,行云流水般的字迹在卷轴上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