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迈开的这家公司主做环保材料,之前留学回来之后进了一家不错的咨询公司,上班一年多之后辞职自己去开公司。当时自己去创业好像是站在悬崖边上去做选择,全凭着一腔勇敢和冲动来行事。
虽然刚毕业不久,但从小到大的耳濡目染,还有接触到的一些实操案例,陈迈知道自己当时的选择很冒险,但他很少问自己如果是呢,做了选择后一直向前走,他现在很感谢自己当初的一腔愚勇。
还记得找到第一个客户的情形,去很多工厂实地考察,事无巨细地和伙伴一起去调查研究,拿出当年写咨询报告的劲头,写了很多页的产品分析报告。
当客户拿到报告时脸上的表情让一切努力回归实处。没有名气,就用产品质量说话。现在公司开始有了盈利,得以存活了下来,开始慢慢步入正轨。
对他来说,于拼杀中自己走出一条路比去做一颗螺丝钉要来得更踏实。
母亲周槿当年在公职单位,后来辞职后去经商。刚开始同事们和亲戚们都很难理解她的决定,但二十几年后,她成了s市榜上有名的商人。
多年经商磨练中她在公司形成了说一不二,雷厉风行的领导风格,这种风格当然也不可避免的被带到了家中。
父亲陈广白当年大学毕业分到市里的一个单位上班,在公职单位干了二十多年,中庸之道越来越纯熟。
他知道张弥的存在,一直持中立态度,为了整个家庭的和谐,他不能表露出自己反对或者支持,不想和陈迈因为这件事明面上有分歧。
任何一种再亲密的关系都有一种权力的博弈和制衡。
陈迈当初想自己做公司的紧迫感也在于此,一是他确实是想拼想试,另一方面也隐约有跟父母较劲的意思。
父母条件好是他们的,自己条件好才能不受制于人,才能真正的有掌控力。
更何况之前他和张弥还住在家里市区的一套房子中。他曾打算索性自己出去租房子,但完全和家庭割裂以后该如何收场是个问题,无论怎样,他都没想过和家里割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