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些日子陛下曾经推广过产量高的农作物,但这件事情办的举步维艰,诸位可有人知道原因?”

底下大臣有人回答道:“是因为名士们的嘲讽?说……说陛下不懂种地。”

宋司鸾笑了:“他们的确觉得陛下不会种地,可他们觉得各位大人会种地吗?”

“自然不会……”有大臣反应过来:“百姓不信我们,觉得我们是一群当官的,是在瞎指挥。”

宋司鸾又问道:“做官是为了什么?为的手中的权利?为了能够贪污腐败,搜刮百姓的财产?还是为了仗势欺人,一家独大?”

宋司鸾语气变得严肃:“如果彰求贺大人做官是为了我前面说的那几种,陛下为什么要像你这样的官?你能给陛下带来什么好处吗?”

“原来彰求贺大人,真的是名士口中的大儒啊。”

宋司鸾这几句提问看似毫无逻辑,但是细想之下才能品出其中的道理。

在座的大臣能做到这位置,又怎么会听不懂呢?

宋掌书的意思很简单,彰求贺一口一个有辱读书人的高洁,宋掌书就是在用这几个问题告诉彰求贺,做官是为了百姓。

要是觉得老百姓们不够高洁,太过穷酸,太俗,配不上世家子弟出来的读书人大官的话,那还去治理什么百姓?

既然看不起百姓,那为什么要强迫自己做官?既然无心对百姓负责,那做官的用图似乎除了贪污腐败,以势压人之外,再无其他。

所以彰求贺到底存了什么心思?才会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