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一影响的可能就是乱信鬼神,尤其是南部巫已成气候,恐怕会为其提供信徒,莫非宋掌书真的是巫的信徒?”
这位大人口口声声说“不影响”什么,后面又指出唯一有影响的地方就是南部叛乱,将与南部判贼勾结的帽子扣在了宋司鸾身上。
“彰求贺大人思虑过重,本是小事不必闹到朝堂,宋掌书是尽快给个解释比较好,这样的小事解释起来也就是几句话的事。”
最后这人的心思更为歹毒,看起来是在指责彰求贺,实际上确实故意把宋司鸾放在火上烤。
真正的逻辑应该是,如果嫌弃彰求贺小题大做,应该指责的彰求贺就是本人,而不是让宋司鸾为彰求贺解决问题。
当然也有支持傅西辞的臣子发声:“既然知道是小事了,还抓着不放做什么?”
“原本那些流言蜚语有关于陛下的时候,可没有见你们站出来指责。”
“现在换上了莫须有的神仙,倒是一个个的跳出来了,所以你们根本就不在乎陛下,只在乎杜撰出来的几个神?”
双方人马就这么吵了起来,圣至亲王那里的人也知道,光凭这么点儿莫须有的罪名根本不能把宋掌书拉下马。
但是这次宋司鸾动了他们的蛋糕,手伸得实在太长,引起了他们这些人的警惕。
彰求贺是世家子,除此之外,他们家还掌握着造纸术。
总的来说,圣至亲王当初拉拢这群人的时候,是提前计划好的。
古代的小世界里话语权最高的就是这些文人、名士、世家子和大儒们。
那些名士不好操控,圣至亲王最终选择了世家大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