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青越的小团扇都摇不动了,不是,兄长怎么在陛下面前说话也没个轻重。

先提“暴君”的名号,又提陛下当初杀父弑兄的事,这句句话不都是在人家痛处蹦跶吗?

傅西辞依旧没生气,宋司鸾这才反应过来自己说了什么:“陛下,臣在陛下面前是万万没有小心思的。”

“不仅有什么说什么,还觉得陛下十分亲切,仿佛是熟悉了多年的……友人,所以说话并不避讳,还请陛下赎罪。”

这这这,这让傅西辞怎么生气?更要命的是这些话也算不上什么花言巧语,因为傅西辞会读心,他知道宋司鸾心里就是这么想的。

傅西辞神态反而更温柔了些,宋青越不理解,陛下怎么挨骂后反而更开心了呢?

宋司鸾继续道:“暴君是其他人对陛下的污蔑和误解,如果不是陛下继位,整个国家都会四分五裂。”

“到时候无论是塞外的铁骑,还是南方的部落,都会对中原动手。”

“中原这边起义军频发,也会陷入一片混乱,民不聊生。”

宋司鸾眼睛亮亮的:“是陛下的出行才避免了中原遭受这样的结局,陛下应该是整个中原的救星。”

至于推行新作物时的暴力手段,也是不得已而为之,第一批出来后百姓立马就改了口。

只是热衷于抬杠的名士们“拉不下脸”来对傅西辞道歉,主要也是害怕一认错,那就是真错了,就要受到陛下的惩罚。

由于潜移默化所以理所应当,又没有任何出头的人反驳引领,这才导致舆论上造成“陛下是暴君”的固定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