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页

从军以来,因为是个读过书的人,战友们都戏谑地喊他“秀才”,经常找他帮忙写家书,他来者不拒……帮外人写了那么多封,自己却从来没有写过。

他非但自己不写,也怕收到家书,怕家里人在信里告诉他祝青青已经走了。

只要不知道她走了,他就可以幻想她还在。医院里这封家书,是他从军十一年,写给家里的第一封,也是唯一一封。信上只有一句话,是同岳汀兰解除婚约:

汀兰:我心枯槁,不愿误你,放你余生,望自珍重——方廷玉。

他不愿意以岳汀兰未婚夫的名义死去,无论祝青青要与不要,他都已经把今生暗许给了她。

方廷玉命大,这次伤口感染没有要了他的命,就在他艰难地挨日子等死的时候,医院弄到了一批盘尼西林,及时拯救了他。

他的病情反反复复,在医院治疗了很久,才终于痊愈返回战场。

后来,在一次战役中,他被日军俘虏,原以为会死,但很幸运地被一支八路军队伍解救了,他于是加入了这支队伍。怕给家里人带去麻烦,他越发不敢往家里寄信了,就让他们当他死了也好,反正那时他和战友们每天都做好了会战死的准备。

他实在是运气很好,虽然十一年里受伤不断,也有几次险些真丢了性命,但他到底没有死,历经万千磨难,最终还是活了下来,活到了战争彻底结束、回乡的那一天。

一九四九年冬天,已经三十三岁的方廷玉回到徽州。

冬景萧瑟,归家的战士内心凄凉,近乡情更怯,每靠近家乡一步,他的脚步都变得更加沉重。坐在火车上望着窗外光秃秃的树和盐粒子一样的雪,方廷玉想起十六岁那年,和祝青青一起去泾县避暑,午后一起在山上散步,她念过一首《采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