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页

紧接着,他又换笔在不同的纸上皆书写了两三个字,或行或草,也有清秀小楷,如是试了十几张,他抬头赧然道:“见笑了。”

祝青青笑道:“应该的。不知您看中了哪种?”

青年指一指最初写《兰亭集序》的那张:“就这种吧,今天先来一刀。”

方廷玉心里嗤笑,这一进门“每一种都拿来看看”的夸口,累得祝青青爬上爬下,大半天行书、楷书、草书地造作,到头来就买一刀纸,一刀纸不过百张,这人也真好意思!

祝青青却不恼,进门都是客,客人百般询问试货后什么都不买转身就走的情况也是常见,何况这人最后还买了一刀呢。

她替客人取一刀新纸,客人接过纸,突然轻轻地叹息一声:“可惜了。”

祝青青随口问:“什么可惜?”

客人把那一刀宣纸放在柜台上,娓娓道:“我是觉得,宣纸这样东西,可惜了。明明是极好的艺术品,却局限在一国之内,不能被更多人认识。”

他话里有话,祝青青不动声色道:“先生此言差矣,我们的宣纸也出口国外的。”

青年微微一笑:“所谓出口国外,不外乎是日本和南洋的一些亚洲国家,日本与中国文化同根同源,南洋也多是中国人,说到底,宣纸的流通还是仅在亚洲。眼下亚洲式微,西洋强盛,西学东渐,逐渐打压中国传统文化,德先生、赛先生欺倒孔孟,就连书画上,西洋油画风头也日渐盖过中国水墨画……祝小姐,若继续抱残守缺安于现状,恐怕连同宣纸在内,一切古中国的文化传统都将无立锥之地!”

方廷玉吓了一跳,寻常初次上门的客人,怎么会知道祝青青姓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