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生于前清同治年间,正是京戏声名日隆的好时候。京戏起源于安徽,京戏的蒸蒸日上让徽州人也觉得与有荣焉。早年间,徽州贩盐起家的大户人家里,有几个蓄养着家班。后来盐商没落,家班们也都黯然遣散。但听京戏,仍旧是老爷太太小姐们打发时间的好消遣。
老太太娘家祖上贩盐,也曾蓄养过家班。她的祖父还是个鉴赏家,对京戏不仅听得头头是道,还能自己动笔写。老太太从小耳濡目染,是个品位不俗的老戏迷。
祝青青有些犹豫:“我只懂一点皮毛,要糊弄老太太恐怕不行。”
方廷玉屈指在她脑门上弹了个脑瓜崩:“你是不是傻?难道我们是要去戏院里登台?彩衣娱亲,献的是这份孝心,图的是奶奶一笑罢了。”
祝青青揉了揉额头,豁然开朗。
第一关是选戏。
贺寿的戏,一要喜庆,二要热闹。
《贵妃醉酒》固然享誉大江南北,但讲的是唐明皇失约杨贵妃,到底意思凄清,不吉利。《四郎探母》讲的是骨肉分离,也于寿宴这样的场合不相宜。《三岔口》打得倒是热闹,但祝青青是个文弱姑娘,演不来武生戏……把所有知道的京戏名段想过一遍,最后,她选定了《花田错》。
《花田错》是喜剧,讲的是啼笑姻缘。又是男扮女,又是女装男,招婿、抢亲,花团锦簇,喜庆热闹,于寿宴来说,最合适不过了。只是无论怎么删减配角,要演这出戏,还是得保留五个角色:卞玑、刘玉燕、小霸王、周玉楼、春兰。
她倒是可以一人分饰两角,但这样算下来,至少还得再找两个帮手。
方廷玉想了想:“能找到的,跟我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