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不是因为寒门读书人受到如今大儒名士的影响,他们还心存幻想,企图走以前寒门子弟的老路。
那便是读书科举,拜发如雪为师,做世家女婿。
在阶级固定,官位被垄断的情况下,这种路子算得上是了最顶尖的结局。
可所有寒门子弟都是这个梦想吗?寒窗苦读那么多年,明明有抱负,有能力,有理想,却不得不被现实打击的低头去做世家的上门女婿。
一辈子要被世家摆布,而他们晋升的渠道并不是谁能干谁就往上走,而是谁能讨世家家主的欢心,谁的位置就能够晋升。
他们所做的贡献也没有办法光宗耀祖,而是全算在了世家的头上。
有的很寒门子弟生出的儿子都不能跟自己的姓,在这种情况下有哪个寒门子弟能够心甘情愿?
宋司鸾很好的就抓住了这一点心理,直接让人在新闻社发表了辛辣的讽刺片段。
反正普通寒门供出来的读书人,最后生出来的孩子也是要跟别人姓的,那为什么要供男子读书而不是女子读书呢。
相比较来说女儿生出来的孩子肯定是自家血脉,儿子的孩子就不一定了。
什么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是万般皆下品上门女婿高才对吧?
据说这次新闻社出来文章一出来,好几个寒门贵子出身的赘婿直接吐血昏迷。
无论他们多么自欺欺人,这篇文章就像是刀一样,把他们的脸皮都割了下来,让天底下所有读书认字的人看到他们的真面目。
他们心中自然是羞愧,惶恐,愤怒的。
羞愧是因为他们还有那么一点点读书人的清高,惶恐则是揭露这些真相后会对他们有影响。
愤怒更多的是恼羞成怒。觉得这篇文章不给他们留半份面子,是他们想要这么做吗?当然不是!
如果不是因为朝廷的环境不好,他们也不愿意依附于世家。男子汉大丈夫,铁骨铮铮,怎么可能心甘情愿做别人的牛马?
而他们最后的愤怒正是宋司鸾想要的,人总是喜欢在外面找理由,也就是所谓的怨天尤人,潜意识里的逃避责任,这是人之常情,也是人趋利避害的本性。
怨恨朝廷没有好的环境?可是怨恨不到傅西辞头上,毕竟他们做上门女婿的时候,傅西辞还没有登基。
所以皇帝不能怨,都是先皇的锅,虽然说先皇是傅西辞的父亲,可是傅西辞上位的时候可是把先皇给砍了的,所以再怎么着也和傅西辞无关。
那样就只能怨恨在世家头上了,如果不是世家垄断,他怎么会没有出头之日?
隔着屏幕观看的系统wasz不由得感叹,创世者喜欢用挑拨离间,圣子更是传承他创世者的本事,在小世界里搅弄风雨。
可要说最会挑拨的,还是非宿主莫属。
接下来宋司鸾将现代舆论用到了其中,特别选取了为寒门子弟辩解的文章,印刷出来后一销而空。
宋司鸾不由得感叹,还说要彻底封杀新闻社,不允许天底下的读书人看新闻社写出来的文章。
结果现如今买的最快的也是他们这些读书人,现在早就把不看新闻社的事情给忘在了脑后,一心一意的想看这场骂战。
宋司鸾依旧让说书人,戏班子等民间人士进行传播,甚至还专门派人在商队中走南闯北的去讲这些故事。
这些故事又不是空穴来风,只要有读书人的地方稍微打听一下,嘿,还真发现十有八九都是做了别人的上门女婿。
这么一想,百姓们忽然觉得送小丫头去上学也不差。
宋司鸾完成了一箭五雕,第一,更改了百姓们的思想,虽然现在见效甚微,但的确是有的。
第二,则是破解了读书人不买新闻社文章的规矩。
第三,挑拨离间了世家同依附世家的读书人之间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