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4章

“鬼神之说,简直无稽之谈,这分明是皇帝……”

彰求贺的声音了戛然而止,忽然想起自己让陛下下“罪己诏”也是种鬼神之说。

其实流言蜚语的确是宋司鸾放出来的,把水搅浑才能达到这样的效果,如果被侮辱后直接自证,反而正中圣至亲王的心思。

第46章 不是故意的你信吗

又是一日早朝,彰求贺起身上奏:“臣发现最近民间流言四起,有人妖言惑众。”

“长此以往,只怕人心惶惶,恐生大祸。”

“臣心急如焚,发现这些流言蜚语竟是从一座名叫新闻社的书庄流传出来。”

“既然是读书人,那就应该明事理,却公然宣传这等子虚乌有的事,实在是不务正业。”

“经臣调查发现,这个新闻社背后之人正是宋掌书,在下倒是要问问宋掌书,做这些事情到底是何居心?”

宋司鸾同在朝堂上,不过他的位置比较靠近皇帝,与内侍不同的是宋司鸾坐在屏风后面。

彰求贺低着头,等宋司鸾接招。

可宋司鸾根本没说话,倒是陛下开口道:“都有什么流言蜚语?”

彰求贺只好将坊间传闻复述一遍,也就是把那些编造出来的“鬼神故事”在大臣们面前讲了出来。

有几个大臣听故事的时候,神色有些不自然,不停的偷瞄彰求贺。

圣至亲王没在朝堂上,他仅剩的党羽们藏得极深,装作中立的模样出来赞同。

“的确荒谬,可我们的百姓目不识丁,平日里也没有什么消遣,听听这些神话故事总比去赌博强,就是怕有人会把故事当真啊。”

这……明显是话里有话,前面说百姓缺少娱乐,听听故事无可厚非。

后半句却忽然转折,很容易让人想到正因为百姓们无聊,所以才会更容易当真,更容易相信。

暗示老百姓们会被这些神话故事洗脑,酿成大错。

“依我看也就是这故事比较新鲜,等一阵过去之后也就没了,影响不到什么。”

“唯一影响的可能就是乱信鬼神,尤其是南部巫已成气候,恐怕会为其提供信徒,莫非宋掌书真的是巫的信徒?”

这位大人口口声声说“不影响”什么,后面又指出唯一有影响的地方就是南部叛乱,将与南部判贼勾结的帽子扣在了宋司鸾身上。

“彰求贺大人思虑过重,本是小事不必闹到朝堂,宋掌书是尽快给个解释比较好,这样的小事解释起来也就是几句话的事。”

最后这人的心思更为歹毒,看起来是在指责彰求贺,实际上确实故意把宋司鸾放在火上烤。

真正的逻辑应该是,如果嫌弃彰求贺小题大做,应该指责的彰求贺就是本人,而不是让宋司鸾为彰求贺解决问题。

当然也有支持傅西辞的臣子发声:“既然知道是小事了,还抓着不放做什么?”

“原本那些流言蜚语有关于陛下的时候,可没有见你们站出来指责。”

“现在换上了莫须有的神仙,倒是一个个的跳出来了,所以你们根本就不在乎陛下,只在乎杜撰出来的几个神?”

双方人马就这么吵了起来,圣至亲王那里的人也知道,光凭这么点儿莫须有的罪名根本不能把宋掌书拉下马。

但是这次宋司鸾动了他们的蛋糕,手伸得实在太长,引起了他们这些人的警惕。

彰求贺是世家子,除此之外,他们家还掌握着造纸术。

总的来说,圣至亲王当初拉拢这群人的时候,是提前计划好的。

古代的小世界里话语权最高的就是这些文人、名士、世家子和大儒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