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们喜形于色,纷纷回家拿纸笔去了。
胜寒茶楼。
阴宴和两位弟弟人手一本《奸臣赵高之死》,看的那叫一个津津有味。
阴清:“皇婶出品,必是精品。这赵高可真不是个东西,发动政变,杀死皇长子,独揽大权,坏事都让他做尽了。”
阴宴合上书本,心中是真佩服易无量。
“皇婶的文笔是我见过最好的。虽说是话本子,可剧情跌宕起伏,用词丰富准确,称她为禹国第一才女都不为过。”
阴河赞同:“这本书一定会再次掀起爱国热潮。右相这口气,怕是要不顺很久了。”
阴宴冷哼一声:“那也便宜他了。皇婶是极重感情的人,他自己能力不济却要杀皇婶最好的朋友泄气,被皇婶报复也是他自找的。”
“我看皇婶瘦了一大圈。最近康乐坊的事情我都自己处理,尽量不给她添堵。”
阴河问:“我能帮皇婶什么忙呢?咱们兄弟几个,就我最没用。”
阴宴打断他:“大家各自分工不同,不存在谁有用谁无用。况且你的专业在农事上,皇婶很看重农业,抽空你去问问她,也许她会直接给你提要求。”
阴河眼睛一亮:“那最好了,只要能帮上忙,做什么都行。”
正如几位皇子所言,《奸臣赵高之死》这本书迅速风靡全国。比起之前的小故事,这次的话本子影响力更大。无论是目不识丁的百姓,还是满腹经纶的学子,或是位高权重的权臣,全都力挺这本书。
一时间,大街小巷,茶余饭后,谁都得骂两句赵高。
不知道从何时开始,大家的话题风向开始转变,从手撕赵高变成了如何辨别官员是奸是忠。之前揪出的贪官都是右相一派,喜欢搞事情的百姓就纷纷猜测右相本人是不是也如此,越想越深,赵高的影子开始与右相重合。
寅时,倪启哲坐着软轿去上朝。突然轿顶传来啪的一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