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辙栽的跟头,是在他考进士的那一年。】

【苏轼说话只有本心,不经大脑,苏辙比他哥还要牛一点,苏轼至少知道用暗示的方法表达自己的不满,或者给朋友写信排解苦思,虽然因此牵连了不少无辜朋友。】

【苏辙就不一样了,年少轻狂的苏辙直接在答卷之中对皇帝破口大骂,骂他老而昏聩,声色犬马。结果就是把宋仁宗气得半死,也葬送了自己一部分的仕途生涯。】

【但他还是幸运的,幸运就幸运在,他生活在宋朝,宋朝的文官,在朝堂上不说很过分,但肯定有横着走的,宋仁宗虽然十分恼火,但估计也不是第一次被骂了,也还能接受。】

【朝中一部分人觉得苏辙虽然年少但敢于直谏,是个做官的好苗子,另一部分觉得他对皇帝不敬,应该立刻发落。】

【宋仁宗虽然很气,但是,又不想让人觉得自己心眼儿小,于是就给了苏辙一个很小很小的官,让他随便干点儿活,别在自己眼前晃就行了。】

【有可能,就是因为这样的经历,苏辙才会慢慢改变自己与兄长同样激烈的性格,成为一个稳妥的人。】

作者有话要说:

1《宋史》

第八十一章

【与其说苏辙这一生都在捞他哥哥,不如说两个人是一种绑定在了一起的的关系,荣辱与共。】

【乌台诗案之初,苏辙先得到朝廷要处置苏轼的消息,所以派人提前给他送信, 一封信没办法将苏轼救出来, 他便上奏皇帝甘愿用自己的一切换苏轼被赦免。】

【在苏轼重返朝廷, 又不为新旧两党所容, 无奈离朝之际,苏辙的仕途却平步青云,而在这段时间,苏轼, 包括苏轼家里的一家老小, 都是在苏辙的接济下生活的。】

【后来, 苏轼被贬到海南, 山高水远,苏辙难以照看,他竟然请求皇帝把自己一起送过去,就为了和苏轼互相有个照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