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从天幕中听见“诗圣”杜甫的远祖是当朝的杜周之后,他还是有点意外的惊喜的。
他的第一反应是:嗯?不是说唐朝吗,怎么还有我汉朝的事。
而随之又变成了:杜甫这么厉害吗?比起当朝的大文豪司马相如又如何呢?
虽然杜周在朝中使用严刑酷法,惹得许多人不满,但在刘彻的眼里,他确实不可多得的人才。
严酷是严酷了些,但胜在忠心,清廉,只要是一心为了大汉一心为了君上又有什么不可以呢?
因此,刘彻听见天幕对杜甫的盘点,即使这几段短短的盘点还没有说道“诗圣”杜甫之所以能够成为诗圣的关键之处,他也仍然忍不住在心中夸赞:不愧是杜周的后人,还挺有出息的。
但这些想法以及看法,实际上都是基于卫青在边关打了胜仗才会有的,否则谁管你什么李白杜甫,“诗圣”、“诗仙”,就光是匈奴就已经很让人焦头烂额了。
只不过卫青厉害的同时,刘彻也在思考,卫家声势过大,不会出什么乱子吧?
这样想完,他在心里狠狠地唾弃自己。
人家卫将军还在边关打仗,自己坐在朝堂竟然在想这种事。
疑人不用,用人不疑,既然选择了卫青,信任了卫青,就不能在这种时候怀疑他,至少,不能在这种仗打到一般的时候产生怀疑,否则既给自己添不痛快,又给别人添麻烦。
这样想过以后,刘彻的心安定了一些。
随即,卫子夫从外殿进来。
刘彻想,还好自己刚才唾弃的够快,要不然卫青在外面浴血奋战,卫子夫在宫中百般忙碌,而他在怀疑卫家,还不得愧疚死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