嬴政为此事感到十分头痛。
但他还是选择了暂时按兵不动, 只是命人封锁了宫门, 然后继续听天幕怎么说。
按照之前知道的, 赵高似乎在这件事中产生的作用更大, 赵高又一直是个油滑之人。
嬴政担心他逃跑,如今宫门已关, 倒是没有后顾之忧了。。
【而远在北疆的扶苏和蒙恬并不知道嬴政已死,即便蒙恬猜测嬴政并不会下这样的命令,但扶苏还是因为被父亲赐死而难以接受。】
【最后,他只说道:“既然父亲要我去死,我还有什么理由活在这世上呢?”说完以后便赴了黄泉路。】
【扶苏的死看似慷慨, 实际上是一种很不负责的行为,即便他不知道嬴政已经死了,也应该听蒙恬的建议与他一同回咸阳看一看具体情况, 他死了只是一条命而已, 辜负和留下的却是不知所措的蒙恬以及一整个秦王朝,甚至那些曾经拥戴过他的百姓。】
【蒙恬倒是没有立刻自尽, 他将自己收押狱中,等待嬴政另行发落,只不过当时嬴政已死,又何来另行发落呢?于是最后,在胡亥的威逼之下,蒙恬也服毒自尽了。】
【一个受尽拥戴的公子,一个战无不胜的将领,就以这样戏剧又遗憾的方式,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而胡亥继位以后,他不仅昏庸无能更是残暴无德,将自己的二十几个兄弟姐妹全部赐死,分尸的分尸,碾死的碾死,无所不用其极。】
【胡亥在历史上给人的形象,仿佛是一个忽然是失去了家庭管束的熊孩子,想做什么就做什么,全然不顾这件事会带来怎样的影响,又会有什么样的危害,对付这种熊孩子最好的办法就是趁他还小别放过他。】
【帮助胡亥继位的赵高虽然能够把控朝政权倾朝野,但李斯就没有那么好的运气了,胡亥在位时增发徭役,修建阿房宫,贪图享乐,暴虐无常。】
【李斯为了劝他停止修建阿房宫,减少徭役,被逮捕下狱,之后又被他曾经的盟友赵高诬陷意图造反,最终被判处腰斩,夷灭三族,满门被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