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国国君听了天幕所言,被气到晕厥,但仍然不愿意就此认命,反而相信事在人为。

然而国中朝政实在是太过混乱,各方势力割据,一团乌烟瘴气。

结果一场仗打下来,牺牲的兵力比天幕所说的还要多。

越国。

勾践听着天幕的评点,有些犹疑,若吴国再这样发展下去,那他真的还能等到报仇雪恨的那一天吗?

可天幕又说伍子胥会死,这倒让勾践有些看不明白了,伍子胥乃吴国的功臣良将,夫差脑子得有多抽才能把他给杀了啊。

而且,他都已经从天幕中知晓了自己的结局,难道不知道跑吗?

文种发现了勾践的迟疑,劝慰道:“王上,好战并不是什么好事,您现在看着吴国一时风光无两,但接连的战争,会造成吴国国力虚空,到时候,咱们才好趁虚而入。”

勾践听了他的话若有所思。

文种又劝告道:“何况,吴国太宰伯嚭给夫差伐齐的建议,不是您出的吗?现在的结果也在预料之中,王上只需好好的休养生息,吴国陷入战事越久,对咱们的意义就越大呀。”

勾践觉得他说的很对,打铁还需自身硬,只要越国做好自己,日渐发展,何愁找不到报仇的那一天呢?

夫差伐齐归来,施夷光觉得他好像变了。

伍子胥因为攻打齐国的事情和夫差吵了许多次,渐渐的居然不再针对施夷光,也不再管她的死活了。

其实仔细想想他确实没必要这么针对施夷光,毕竟他本来就不是吴国人,而是楚国人,即便当年阖庐替他报了父仇,那这么多年,他为吴国殚精竭虑,也算是还了恩,大可不必再这样努力。

何况施夷光觉得,现在对伍子胥来说更重要的不是怎么杀她,而是怎么保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