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竟他和常大人是旧友了,昨日看他割肉六千两,一方面替他心疼,一方面也担心有人趁机栽赃他贪污。
他答应段泓,三日后公开对外宣布,常大人要以六千六百六十六两的高价买下画作,但段公子认为自己的画作不值这个价格,两人僵持不下,由他王尚书从中调节,最终定下了六百六十六两的合理价格。
由威望高的第三人开口,世人肯定都不会再议论什么。
如此一来,常大人守住了信用,段泓也博得了廉洁和才情的名誉。
他也同时和两位大人处好了关系。
“真的不考虑入仕途吗?”
在二人即将离开王府之际,王尚书终于忍不住问段泓:“若你不愿意走科举之路,我……可以向圣上举荐你。”
王尚书认为,这句话说出来了,这段泓没理由再拒绝了。
但凡文人入仕,必走科举之路,什么考秀才,考举人……不知道要考多少年,还很看运气。
除了这条路,也可以是由朝中份量极重的官员举荐,比如王尚书这类六部尚书。
但其实多想想就知道,这类举荐的机会是很难落到普通人身上的。
举荐人必须在某方面有特殊的才能,还得照顾朝中复杂的关系网络,别说是段泓这类“普通”人,就是尚书令自家的儿子,也不一定能得到其他官员的举荐。
王尚书能做出这个承诺,是非常非常看重段泓了。
然而段泓没有说话,反倒是他身边的女子露出些许不安的神色,又很快隐瞒起来。
“段公子。”王尚书又道,“人活一世,可不是只为了自己逍遥快活,有多大能力,就要承担多大责任。乱世将至,入仕途守一方平安,也是你们年轻人的义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