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在首位上坐下,将夜昊打量了一眼,开口道:“坐吧。”
“是,多谢父皇。”
夜昊坐下,康公公上了茶。
皇帝:“今日便要离开了。”
夜昊:“是,父皇。”
皇帝:“嗯,去了楚地,不比京城,你一开始定然会有些不习惯,你可能克服?”
夜昊:“是,父皇,儿臣都打听过了,心中有数的。
“从前太子在边境待了那么久,还要打仗,上阵杀敌,而楚地比边境好多了,环境更好不说,也不用打仗,儿臣一定能尽快适应。”
皇帝没想到夜昊会这么说,心中欣慰,看向夜昊,点了点头。
“你能这么想最好。
“去到楚地,能有所建树,那是最好,若不能,那便别害了老百姓,保护好自己,便罢。”
夜昊低着头:“是,父皇,儿臣明白,儿臣不懂的事,一定不乱做,一切以老百姓的利益为先。”
皇帝看向夜昊,颇有一种士别三日刮目相看之感。
想到从前的夜昊,心中感慨万千。
“嗯,你能如此想,丞相功不可没。若有什么不懂的,不明白的,或者遇到了什么事拿不定主意的,可以和丞相商量,带上几个幕僚。”
夜昊:“是,父皇。”
皇帝喝了一口茶,看着夜昊:
“楚地偏僻,你去到那里,难免受苦,不过,男子受些苦是好事,就像你说的,老七从前在边境,受的苦更多,这一点,你要向老七学习。”
“是。”夜昊回答。
皇帝:“楚地不比京城,你也长大了,可不能像在京城一样,每日里只顾着吃喝玩乐。
“更不能做错事,凡事和府中的幕僚先生多商量。
“虽说楚地遥远,但若有什么动静,楚地的官员,甚至周边的官员,都会上奏折到朕案台前来,你一定好自为之。”
夜昊:“是,父皇,儿臣谨记。”
皇帝看他不像从前一样一个耳朵进一个耳朵出不耐烦的样子,心道老五是真的和从前不同了,心中欣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