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单来说,就是全程郑辉在说,张清远在吃。

哦,也不光是吃,还会“嗯”几声,也会点点头,回应一下。

等张清远吃饱喝足后,直接大手一挥,表示自己已经心里有数了,等过几天将故事给老郑头送去。

郑辉也不敢催,只能默默咽下老张同志画的大饼,没办法,谁让咱没这个脑子想那种吊人胃口的传闻呢!

受制于人啊受制于人!

既然吃完饭,自然要各回各家了。

等张清远回到家,天已经黑了,捧着吃撑的肚子直奔后院,什么书房不书房的,今天高低不去!坚决不干活!

第二天。

诏书如期而至。

大意就是重整要国子监。

一是扩大招生范围和人数,招收未满十六岁的秀才和未满三十岁的举人,食宿全免;

二是降低勋戚习读(驸马及公侯伯的子弟)及官生(官员家的子弟)的免试比例;

三是所有不满足年龄条件但想入国子监的,只要通过考试方可入学;

四是在国子监读书,且屡次不第的举人,可优先选官;

五是府学、省学、国子监中的夫子,每年进行一次考核,连续两年不合格者,将直接免去职务。

伴随诏令一起的,是“榜眼先生”张林进入国子监,担任太学博士的消息。

诏令一出,学子们奔走相告,特别是那些家境贫寒、上不起书院之人,更是仿佛看到了希望。

就算有的年龄超了,但也都抱着参加考试的心理,万一考上了呢?

就能师从“榜眼先生”了,考中的几率肯定比自己在家死读书强的多的多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