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1页

对于苏姚在文章中表达的一些观点,有人觉得很有意思,当然也有不少古板的老人家认为这种看法很偏激。

也算是有利有弊吧,因为自己的这些观点,迅速地得到了一些老师的关注肯定,也有不少老教授觉得她哗众取宠,在上课的时候特别喜欢提问她,这也让苏姚很无奈,得亏现在大家没有逃课的习惯,如果像她上辈子那样三五不时逃一节课,每堂课都要被提问一次,她的平时分估计要被扣成负数。

但因为现在的娱乐活动不多,也使苏姚确切地感受过什么叫知识饥渴症。哪怕是她这个从后世来的人,对知识那都是相当渴望的,所以逃课是不可能的。

当然,除了经常会被提问以外,一些觉得苏姚观点新颖的老教授,在编写课本的时候,就把苏姚给一起交上来。

像是苏姚这种,刚进入学校一年的学生,大家默认这类学生都比较稚嫩,没有学到多少的知识,因此老教授有科研任务的时候,都更愿意叫大四甚至是正在读研的学生。

苏姚作为刚入学没多久发的新生,就能跟着老教师一起写书,这真是比较罕见的。在同一届中,她是唯一一个。

而苏姚的表现,也着实是让老师惊艳了,文笔流畅干练,光是条理清楚这一点,就足够很多人学上几年的了。

只是苏姚写东西,是上辈子练出来的,就难免带有一些上辈子的痕迹,其中的一些问题,让老师纠正了很久,才把苏姚给扳过来。

不过嘛,还是瑕不掩瑜的。

老师喜欢苏姚,就喜欢往她身上加任务,所以苏姚从十月中旬开始就特别忙。

苏姚如今即便是已经放寒假了,也不过是换了个地方学习而已,她还得写东西呢,隔壁老师约好了,会在过年之前把初稿送回学校去。

写这些东西,对于苏姚来说并不是什么难事,寒假的第一周就写完了,不过没有立刻送过去,她自己看看书,也会陪着慢慢出去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