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明月那都不用拿出来夸,他们村里多少年也就出了这么一个秀才。赵家也大气,自家过好了不忘族里,能传家的手艺,说教就教了。
赵家要盖放置织机的青砖大瓦房,砖瓦赵家三兄弟包了,村里也不能袖手旁观。先是在村子中央划了一大块地,又给各家安排了活计。
到时候会砌墙的砌墙,能盖瓦的盖瓦……啥都不会的打下手。赵远山还拿出了自家准备盖房子的大梁。
十多年前修缮祠堂也是全村集体出力,那会家家户户还出了银钱。这次只需要出力,赵家还给当天去干活的人供一顿中饭,完了自家每年都能多一倍的进项!
村里人恨不得立马就开工,整个村子一天到晚到处都在说这事。家里是哪几个去学,还是全都去学,或是手最巧的去学,这是个问题。
女儿学了,多一门傍身的手艺,说亲也能拨拉更好的后生。可女儿过几年就是别人家的了,自家还得儿媳妇学了才有长久的进项。
可这一天一家只能去一个人,一个一个都去学会了,怕是要费不少时日,到时候别人家估计钱都赚了好几两了。
不让女儿去学吧?这不是让女儿跟家里离了心?想想赵发财家就是慧娘提携起来的……
自家闺女自家疼,有的当家人一咬牙,定了:都学,女儿一个个学完了,儿媳妇,孙媳妇再去。宁可银子晚些到手,也要家中女人们都学会这门手艺。
这家定下了,心里就松快了,出门去骄傲的大嗓门说自家女人全去学。原本只打算让年轻媳妇学,或是一家子只出一人去学的,这会心里又动摇了。
都是一个村的,人家的女儿学了,将来找女婿都能挺直腰杆多要聘礼,还得了女儿心里感激,往后一辈子孝顺。有这么好的机会,要是不让自家女儿去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