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问得人十分惊讶地看了他一眼,“你不知道吗?最近我们那儿有一本《农业要记》流传甚广,听说是一位叫赵禝的书生编撰的,还开了一家种子店种出来的粮食产量高、质量好,我们大伙儿就合计了一下,过来了。”
听到《农业要记》在南边已经流传起来,赵禝有些疑惑,那本书从他整理完之后,出了给临沧村的那一本,就只有在店里印刷了一些卖。
要是说前几天来了两个南方人买走了两本书,但依照古代这赶路的速度,他们此刻怕是还在路上呢,赵禝蹙眉,难道还有其他好心人帮他们宣传?
还没等他想明白,那人就替他解惑了,“听说这本书还是年初有个这边的乞儿带过去的,被县令大人看到了,觉得书上的东西很是有用,就派人印刷了很多发放给识字的人,让他们给我们普及,我们跟着书上的方法试了试,果然有用,就想着那人买的种子肯定也是极好的,所以这才大老远的跑过来。”
那人话音刚落,柜台那边就传来赵穗儿的声音,“阿禝,结账的人太多了我怕算错,你来算吧,咱俩换换。”
赵禝应了声好,又跟那人打招呼,“那客人您先看着,想知道什么就问家姐就可以了。”
赵禝走后,那人站在原地,手里还拿着一把种子喃喃道:“阿禝赵氏种子店赵禝。”
他猛地抬眼看着正在算账的少年,大声问道:“你就是赵禝?”
刚走过来的赵穗儿不知道他为何这样激动,有些不明所以道:“我弟弟是叫赵禝,客人您是有什么想问的吗·?问我也是一样的。”
那人这才意识到自己方才太过激动了, 连忙摆手道歉,“没事没事,实在抱歉,方才有些激动惊扰到大家了。”
知道他就是写《农业要记》的人知道,那人看赵禝的眼神一直都带着崇拜。
他们种地的一辈子不求其他,就求庄稼能有个好收成,这个少年做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