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此,二位姑娘各自出招,不是借着寻汤先生的名头频频去明理堂东侧,就是旁若无人在庭院中等人。凡此种种,可是苦了堪堪归家不久的纪明。
可汤先生年事已高,在明理堂讲学已经很是不易,身为汤先生得意门生,纪明自然要替先生考虑。日日来,从不缺席,省的汤先生奔波。
一日在廊下遇见钱弗若,心知她为何而来。纪明冷声道:“钱三姑娘,姑父前些时日来信同我打听,北地黄公子。这人乃家中长子,颇有名气,明年即将下场。不止这些,姑父还问了些品行如何、家中父母亲朋如何,也不知是不是替三姑娘问的。”
钱弗若如今一十三岁。这般年岁的姑娘,若是生在京都一般仕宦之家,早就该开始相看亲事了。
她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她阿爹这是打算将她嫁去北地,那可是个不太安稳的地方呢。思及此,钱弗若逃也似地飞走,哪里还顾得上寻什么先生,同桑沉焉胡闹。
纪明又行出去两步,突然顿住,侧头问小厮落玉,“明理堂后的小门可是开着?”
“回公子,开着呢。前两日落雪,夫人吩咐花匠将枯枝落叶剔了。开了小门,也让花匠少走些。”
闻言,纪明转身朝小门而去。落玉跟在身后喊道:“公子可是要从小门回院子,那可是不行,那门矮小不说,还专供下人所用。公子从此走,要是让夫人知道了,肯定要……”
落玉话犹未了,纪明已经行出去老远,无奈只能跟上。
纪明这个决定,可是苦了桑沉焉,是日她在明理堂外的甬道上,等了好几个时辰。
从天光大亮等到幽幽暗夜,直到落锁的时辰快到了,桑沉焉才从二府之隔的角门回了府。一身寒气,额前的碎发上还染着冰珠子,惹得褚夫人厉声训斥:
“桑桑,你都十二了,为何还这般胡闹。瞧你这鬼样子,又是何处丢人去了。你如今附学在明理堂,那可是纪府的地方。要不是纪尚书同你阿爹相交,你能去明理堂念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