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是李彦明是军中老将,又是可信之人,一旦有了什么变故,能压得住阵;
三是天卫军的战力,在整个大周都是首屈一指的,若天卫军能顺利完成这次改革,便能为其他军队提供一个模板和榜样。
而除了这些,柴桑心里还有一个盘算,慕容柏舟虽然无论能力、品性自己都极为看好,但毕竟在军中资历尚浅,必然有许多看不全的地方。但是慕容诀不一样,若柏舟能得到慕容诀的指点……
虽然之前他去请慕容诀出山,他严词拒绝,但是他还是希望他在军中的这一番动作,有慕容诀的身影。即使当年他不是当事人,哪怕如今廉颇老矣,他依然为这个当年叱咤风云的名将感到可惜。
这样一个人,不仅清楚军中的大小事宜,对于行伍之人需要怎样的一个朝堂,也应该是最有发言权的吧。
果不其然,不知是听了什么人的指点,还是柏舟猜到了几分柴桑的用意,请父亲来开封的信一封封地从柏舟的府邸飞往澶州。
一个年迈的父亲无法拒绝一个儿子三番五次的请求,最终双脚踏进了十几年未曾踏足,本以为一辈子也不会回来的开封。
柴桑得了信,心里自然高兴,在书房里踱了好几个来回,他想立即把这个好消息与人分享,第一个涌上心头的人便是九歌。
当日他们一同去请慕容诀出山时,九歌还差点和慕容诀吵起来,她若是知道了这个消息,一定会很开心。
柴桑立刻出门,往颐华宫的方向走去,初夏的天气正是舒爽,他一路上脚步轻快,李苇都险些跟不上。
然而到了一看,颐华宫却宫门紧闭,柴桑回过头来问李苇:“怎么回事?”
“许是太晚了,宫门落锁了。”李苇答道。
柴桑闻言皱起了眉:“现在几时了?”
“回陛下,已过亥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