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他们不知道,亲眼所见的人,此刻内心深处有多惊骇。人可以改变自然,甚至可以征服自然,若是愚公生逢此时此地,怕不是愚公移山,而是愚公夷山。
柴桑心中一块大石随即落地,之后几人赶到重明堤,水位果然下降,后几日,天公居然大发慈悲,雨势渐弱,开始出太阳。闵县、澶州终于一扫阴霾。
柴桑心知,水患过后,极易产生瘟疫,但他心里明白,自己所借义父之势,能做的也仅限于此,更多的,便无能为力。
眼下最要紧的是,义父那边不知是何情形,他很不放心,战况如何不仅关乎他与义父二人,更关乎几十万将士的身家性命,总之一句话,他得回开封了。
临行前,柴桑特意去见了南昭容和九歌,他原先是想,邀请南昭容师兄妹与他同去开封。届时,他会向义父举荐,凭借南昭容的能力,定能在军中立足,他师兄妹二人,便有了栖身之处。
可走到门口,又改了主意,开封那边的情形他并不清楚,若是不妙,岂不是生生害了他二人,所以话到嘴边,却临时改了口。
“南公子,九歌姑娘,眼下我有要事,要回开封。但有一事相托,不知二位能否应允。”
“公子请讲。”南昭容毫不犹豫地说。
“大水过后,极易滋生瘟疫,二位学识广博,又深得百姓爱戴,不知可否在此多住些时日,留心关注此事。”提起此事,柴桑显然忧心忡忡。
“自然可以。”不等南昭容出口,九歌果断应下。
“请二位放心,此间事未了,我一定还会回来。”说着,又看向九歌:“此前姑娘说我,轻诺必寡信,不妨借此试试,柴某可还值得信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