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7页

临高台 昔在野 796 字 2023-08-13

魏云卿点点头, “辛苦殷丞了, 多谢。”

殷恒颔首离去。

秘阁之?中,魏云卿伏案览阅, 杨季华做着记录。

魏云卿看着那些资料记载,心中喟叹, 果?然是她时任中书令的大舅,拟定度田条例,督促各州郡丈量土地, 核实户口。

却因底下官吏阳奉阴违, 致使政令推行完全?变样,州郡大姓纷纷起兵叛乱, 庐江动乱尤甚,一度兵围台城。

那?一年,世家大族纷纷离京避难。

在她对这场动乱模糊的幼年记忆中,只?记得大舅亲自将她与母亲送上了离开建安的马车。

他自己只身留在建安,守卫心中的道义,捍卫改革的尊严,最终死于叛军之?手,以身殉道。

生存华屋处,零落归山丘。

魏云卿想到这样一句诗,闭上了眼。

她继续翻阅着,也?是因为?此番动乱,朝廷节制了中书省的权力,自宋世子死后?,至今未再任命过中书令,因此中书侍郎宋瑾,已是中书省实际上的最高长官。

另一边,杨季华查到一份文?件,啧啧道:“度田的时候,义兴王因藏匿三户就被问罪免官,可见那?次度田的力度还是很大,很成功的。”

魏云卿看着杨季华手中的文?件,沉思着,“难道满朝王公就他一个人有罪吗?无非是因为他是宗室亲王,身份尊贵罢了。”

本?质还是因为君权的衰落,皇室不掌控什么权力,任由世家?摆布罢了。

“殿下这是什么意思?”杨季华不解。

魏云卿沉默。

普通百姓不懂这些权力斗争,天然以为?皇帝是最大的。大臣们就是要让百姓看到,这样尊贵的亲王都被处置了,何况其他不如他身份尊贵的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