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太太想念女儿,杨大郎媳妇苦劝她坐在家里也劝不住,她要搬了凳子坐在门口,第一眼就能见着她的凤儿。
婆母坐到门口,杨大嫂也就只好也搬了凳子陪着她一块儿坐着。
杨二嫂三嫂勤快,装了一笸箩的毛豆子,一边坐着等小姑子,一边剥着豆子。
"阿奶,阿娘,二婶,三婶,小姑,大姑回来了!我瞧见崔家的车子已经走到咱们家路口了!"一个垂髫小童一阵风似的刮进来,给他的长辈们报信。
这个小童儿,是杨大嫂的次子友哥儿。年方七岁,正是人憎狗嫌的年纪,杨大嫂嫌弃他在家里淘气,就叫他去路口望着,他大姑甚个时候回家来。
杨太太噌地一下站起来,就往门口走去。
她刚走到门口,凤仙也到了,她看见母亲,连忙下车来扶着老娘,嗔道:"阿娘怎的到这儿来了?您就坐在家里等着我就是了,何必要到门口来接我?"
杨太太摩挲着女儿的手,把她左看了右看,满意的笑起来:"好好好!我儿气色不错,为娘的就放心了。"
凤仙叫崔和和百合把回门礼拿出来,递给几位嫂子:"二郎今日营里要去考评,没法子请假,他叫我替他给您陪不是,等后头得闲了,他再陪我来看您。”
女婿不能陪着女儿一块儿回门,杨太太心里当然有点儿不高兴,可是营里的安排,她自己就是军眷,也晓得,这是不能改的。但好在女儿回来了,杨太太也高兴。
杨大嫂脸上的笑包都包不住:"啊呀,妹妹妹夫也太客气了,怎的提这许多东西回来?快拿回去罢,这也太破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