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氏笑着摸了摸小儿子的脑袋:"好孩子,你姑姑没白疼你。"
在孩子们眼里,是阻碍姑姑回家的绊脚石的崔如松,终于在到达郊州作战的第三天,接到了来自自家夫人的信。
他迫不及待的展开看——是一副图。
崔如松认得,那是他家正院的那一墙蔷薇花。早晨他披着薄雾离开家时,花还含苞欲放,等他走了,天气缓缓温暖起来,花也渐渐舒展了身姿,红了满墙。
蔷薇下正是他和霜降的背影,两人相携而立,赏蔷薇满墙。
又好似又微风习习,花朵儿随风摇曳,引来蜂蝶翩翩。
好像崔如松真的站在自家墙下,揽着霜降,一同赏花似的。
正如霜降在左上角写的那八个字——与君俱赏,风花俱在。
这图上没有写一个想字。但崔如松很容易就明白了霜降的意思——她说,院子里的蔷薇开了,你什么时候才能回来,同我一起赏花呢?
但她又说,没关系,即使你不在,可这一墙的蔷薇,我画给你看,这样,我们还是一起赏花。
崔如松把画看了又看,他想立刻就插上翅膀飞过去,飞到霜降身边,告诉她,我回来了,我能陪你一起看花了。
可是,他肩上有责任,他不能只顾着儿女私情。
他不会画画,但他会写信,他写从蜀州到郊州一路上赶路,他写他到郊州作战时,郊州的天气怎样的,他写他一日三餐吃的怎么样。他把这几天都事情,事无巨细的都写给霜降看——当然,出去了战场上的事情。那些流血与伤亡,他是见惯了的,但他却担心霜降看了害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