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郎脑子又活络,同着四孙女婿家里的商队五五分成,也根据走商的各地资源差,售卖或者买进一些布料,倒也获利颇丰。
家里的孩子们自然都不缺各样的首饰,再添置首饰也意义不大,二媳妇这个做娘的还能亏待了三丫头?
她就想,干脆给孩子们置办一间铺子,是愿意雇人自己经营也好,租出去收租金也好,总归是个长久的进项。
前头二丫头她就是这么办的。
二娘的嫁妆颇丰,刘氏心疼她,王氏呢觉得前头江家那事儿,是她对不住小姑子,她自己掏钱都掏得十分痛快,小刘氏是她亲表姐,两个关系一向好的,更不可能在她嫁妆上头使绊子。
但金银首饰,布料家具居多,没想到要置办个铺子。大苏氏看了嫁妆单子,也就决定,给二孙女也置办一个铺子。
老太太的小金库丰厚着呢,都是自己疼爱的孙辈,她也不觉得给孙女儿们买铺子花费太过。她如今吃的喝的穿的,儿子和媳妇们从来不亏待,虽然现在基本不接活儿了,但自从儿子们成了亲过后,都再没问她要过一文钱,她的钱攒的多多的。
二娘的铺子在西市,是春斜仔细问了好些儿中人,跑了半个月找到的最合适的一个。铺面不大,虽然也是一个开间,但比寻常一个开间要大上一半,又是正当街的,人流量也多。
算起来一年好有三四十两的租子。
霜降这里也是交给春斜去办的。老太太说:"就同二丫头那铺子差不多的,也就是了。"
因此这些日子,春斜日日都往外头跑。就是为了把铺子的事情办好。
同样的,这头沈荣仲同苏氏也在商议:"先前元娘成亲,咱们陪嫁了一个铺子,如今三娘这头,咱们也该陪嫁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