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用的也不是不在民间流通,但极少数,而且溢价早已超出了它本身应该有的价格,所以不是巨商巨富,若是要买镶宝石的首饰,细宝就是大家的首选。
细宝石也会因为本身的瑕疵多少而定价。像沈家买的这几样镶细宝石的首饰,就是属于中等偏上的货色。
霜降自觉她的嫁妆光是首饰一项就高过姐姐嫁妆的总额,只觉得很对不起姐姐。
但苏氏说:"元娘那时候,咱们家没那个条件,可你瞧,咱们家好起来了,但凡有好的,甚个时候少了你大姐姐的?你别担心这个,我们做爹娘的心里都有数的,断断不会亏待了你姐姐。"
苏氏这话说的很对,自从元娘嫁进了罗家,沈家那是隔三差五就送东西。家里若有好的东西了,也从来不忘记元娘。就单单是贴补元娘的价值,也早就值当元娘嫁妆的两倍了。
大女儿运气不好,嫁的时候家里并不算多有钱,嫁妆也只是普通人家的上等水平。苏氏常常觉得亏欠了大女儿,也常常换着法子补贴。
老爹老娘的钱都是自己挣的,两个儿子的钱自己也捏了一半,他们愿意贴补姐姐,三郎和五郎也并没有甚么意见。
苏氏是个很有本事的妇人,像他们这样的人家,因为利益问题,常常兄弟姊妹之间也会有矛盾。但她就偏偏做到教育了小的尊敬大的,大的爱护小的。
沈家这四个兄弟姊妹,不说彼此的配偶,只说是兄弟姊妹之间,感情很好。从不觉得应该自己多拿一些东西。
恰如苏氏所想,元娘不仅不觉得妹妹的嫁妆太过丰厚而嫉妒,反而在苏氏给她看嫁妆单子时,她这样对母亲说:"这是应当的,我出嫁时家里的生意才起来,我的嫁妆在小商户里头就很丰厚了,如今妹妹嫁的又是崔家大郎,是个七品官,她的嫁妆若不厚一点儿,日后怎么同那些官太太们交际呢?"
作为长姐,她平等的疼爱每一个弟弟妹妹,但是,人的心总是会不由自主的有一些偏向——就像她更偏爱几乎算是自己带大的小妹霜降。
那时,,她作为长女,自然很忙,很多时候不得不把妹妹给阿奶看着,但只要她得空,就是她带着霜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