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是一家子姊妹,但是因着家里经济条件不同,女郎各自的条件不同,择婿的范围也就不同。
霜降爹爹哥哥都是邻居们口里打趣时说的钱搂子,很有些生意头脑。家里一日比一日富足起来,自己又有一手好绣工。比起两个堂姐妹来算是拔了头筹。
二娘年岁大些,议亲比霜降就早些儿。早先没听苏氏说起霜降的议亲对象倒好,一听苏氏说起来议亲的是原家,黄家和崔家。刘氏再去看手里女儿的议亲对象,就不是那么回事了。
早就说了,她好强,要面子。她能承认丈夫不如二弟会挣钱,可作为一位母亲,她必不肯承认自己的孩子就比别人低一等。
她脾气一上来,就推了媒婆的提议,只是说还要再看看好些儿的郎君。
她这样一说,媒人们还有个甚不明白的?无非就是嫌弃如今来议亲的小郎君不好罢了其实叫媒人们来说。差不多就行了。过于高嫁,看着面子是有了也能穿金戴银穿绸吃油的,可是里子不好受呀!
元娘和朱氏就是个例子,朱氏高嫁,总得看着两重婆婆和小姑的脸色,生了儿子是不比以前小心翼翼了,可是家里的事,苏氏说了她就必定照办,为的是甚?娘家不硬气,站不起身子。她就是受了委屈,回去说了,她爹除了干着急,能上门来说说话,还有甚办法?她娘家弱呀!
元娘一进门就敢跟婆母小姑唱擂台戏,凭的是甚?还不是她有个好娘家?人就硬气,就敢跟婆婆对着干。
刘氏一味想女儿高嫁,可也不想想看两家如今的差距。
沈二郎的布庄,两层楼,六个开间,雇了十个伙计,沈大伯呢?还得天不亮就起来去贩菜,赚辛苦钱。
家里条件就注定了,想和沈二郎做亲家的人家,不一定愿意和沈大伯做亲家,可是愿意跟沈大伯做亲家的,一定全愿意跟沈二郎做亲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