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页

但家里还没盖新房,孩子又即将出生。

经济压力还是很大。

石蒜:“好。”

她的钱她自己做主。

寄出的信很快收到回复,大队长再次组织了一次会议。

确定每家出人出钱的数目。

人都是一两个,三四个,有一家很能生儿子的,出了十几个。

钱有几块的,几十块的,出自没有人员外出打工的家庭。

有亲人在外打工的,都是三百,五百、六百。

罗海胜捐了七百。

罗丽珍五百。

孙志民五百。

石蒜一百五。

“孙志民,一千一百五。”大队长接过钱,边念边在本子上写道。

“不是,”石蒜纠正道,“是孙志民五百,罗丽珍五百,王兰花一百五。”

大队长愣住,“四嫂,你们家怎么搞特殊化呀。”

“什么特殊化?”石蒜白他一眼,“我和丽珍这钱,都是我们靠自己双手挣的,凭什么算在孙志民头上?”

大队长:“是这么个理。”

划掉重写。

“那个,大队长,”罗佑华看了石蒜一眼,“刚才海胜那个也改一下,他的七百,有一百是孙玉凤的。”

听说要写信去问捐钱的事,赵秋英让丈夫把女儿管钱的事也写了上去,并表示:希望儿子也能这样尊重玉凤,她的工资自己保管,怎么花也是自己作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