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加上了,钱青把杨奇的名字备注好。她看他还有两个鸡蛋没吃,便端起自己的面碗,打算先撤。“杨老师慢慢吃,我吃好了。以后有事情可以微信直接联系。”
虽然说是加了微信方便联系,可后来的一周,别说是用微信,就是y7组开会他俩也都只是点点头,然后没说过一句话。
1942年12月20日,13点10分,滇缅小镇的树林里。看完弟兄们的家书后,杨奇坐在石头上拿着笔和空白的纸,心里纠结地想,要不他还是写点儿什么吧。
可他要写给谁呢?父母年迈,他已离家数年,且不说他们是否知道他还活着,就是他自己也不确定他们是否还尚在人间。写给家里的二弟吧,但是这个弟弟为了理想和救国四处游走,他实在是摸不清踪迹。
亲戚那边他暂且就不考虑了,他动脑筋想,要不就写给朋友?他的朋友在上海,地址他是清楚的,就是收信的人让他心中感慨复杂。几秒思虑后,他觉得还是算了吧。毕竟,斯人已逝,他何故要再去打扰呢?
“娘的,早知道就讨个老婆,生几个孩子去了。”他自言自语地啐了一句,心想没有老婆弄个相好的也行啊,至少也算是有个知心的收信人了。这样,无论他是死还是活,总是有人关心和知晓的。
不想真的连死都没人知道,他坐在石头上咬着笔头,拼命地想到底他还能给谁写信。
‘窸窸窣窣……’没有风吹,却忽然在这安静的树林里发出了草动。刚刚还在埋头痛苦如何写家书的杨奇瞬间就将纸笔丢下。与此同时,他即刻站起身,拿着枪,对准发出声音的方向。
气氛紧张,仿佛空气里的每一颗水分子都停止了移动,而杨奇的所有感官神经也都朝声音发出的方向聚集。
无处不在的危险是他的日常,燥热的气候在这种日子里已经不算是什么难捱的事儿了。任凭汗珠沿着头盔的边缘落下,浸湿衣衫,他不敢有松懈,食指扣在扳机上,随时准备射杀。
“砰!”
子弹离开弹匣,穿过枪膛后的声音打破了所有的凝结。就像是终结的谢幕,故事在结尾的那一刻留下了一个血腥的句号。
33年的人生不算长,但在动荡的时代里却也算得是一种幸运了。杨奇奢望过,甚至也祈祷过,他想活得更久一点儿,比如活到胜利来临的那一刻。
可希望总是伴随着失望,意外也总是来得令人措手不及。比如,子弹不是从他的枪膛里射出来的,而是从他后脑勺那个方向过来的。
血液从脑袋里漏出来的感觉很清晰,伴随着他对他这短暂的一生的回想,忽然他有了一种解脱的清爽。只是可惜了那几封家书,他不能将它们寄出去了。在意识离开这个世界之前,他想,明天应该会有人来找他的尸首吧,希望有人能帮他把这未完成的任务给完成好。
第4章
炎热的滇缅树林里,死亡正随着时间的流逝开始倒数计时。杨奇倒在血泊中,血液从后脑勺的弹孔里蔓延出来的那种绝望混合着解脱的复杂感让他到死都还在难受。
意识已经越来越模糊了,他也清楚自己即将要成为一具僵硬的死尸,可藏在他衣服内袋里的信却是十足十地重。它们隔着一层布料,像是一座山一样地压在他的胸膛上让他呼吸困难。当然,他也不否认,可能是他要死了,所以他才会喘不过气来的。
他就这么死了吗?这个念头忽然出现在了他的脑子里。
谁会想死啊,是人都会想活的,哪怕是好死也都比不过赖活着。杨奇又不是菩萨,他肉身凡胎,逃不开贪生的人性。
他想抬手去摸摸胸口,可濒死的人就像是尸体会变重一样,手脚发沉。最后,徒留一口暗叹压在心底。其实,他倒不是想让自己喘一口顺畅的气,只是觉得就这样死了的话,这些家书要怎么办?会有人帮着寄掉吗?还是说,连着他的尸体一并埋入黄土?如果埋入黄土,那真是可惜……
这个树林真安静,安静地让他想着想着,就累了。累得他原本不想闭上的眼睛不得不闭上,连着他脑子里想的东西也不得不放下。睡一会儿吧,他是真的支撑不住了。
“杨老师!不要再睡了!开会啦!”gb国际学校的体育老师办公室里,一声响亮的提醒声划破了午休的安宁,让松散的休息模式瞬间调整成了紧张的工作状态。
就是这一声叫喊,意识混沌的杨奇顿时惊醒。他突地坐弹起来,整个人呆愣地目视前方,脑子就像是当机的老式台式机,完全没办法运作。
他简直不敢相信,刚刚还在处于死亡状态的他竟然莫名其妙地又‘醒’了过来。湿热的滇缅气候仿佛就在上一秒,而横死在树林里的他现在却坐在了一个完全陌生的屋子里。别说是这间屋子陌生,就是他眼前的一切他都觉得特别新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