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她还愁院中那块土壤改良的“试验田”该种些什么才好,如今却是不愁了,虽然时候晚了些,不过西南天气湿热,只要没过十月都可种植。

母女两人又在附近找了找,最后总共挖出了七棵木薯,每棵的根茎约有十几斤重,来回背了三趟才背完。

这意外的发现让秦采薇十分的兴奋,不过更令她高兴的是,在她刚才找木薯时还发现了一株野山姜,也就是阳荷,古时称之为“嘉草”的植物。

她之所记得这名字,还是因为当时有段时间网上很流行吃阳荷,以及她记得曾在书中看过,说这东西熏燃可以除蛊毒,好像还能和别的草一起驱害虫 。

她觉得“驱蛊”这个说法十分可笑,因为这东西是驱蚊的,还曾跟朋友调侃过,古人是不是以为蚊子不敢靠近便是除了邪祟蛊毒。

可现在她却看到了另一种可能,同时觉得自己之前误入了一个歧途。

那就是,她以为没有现代那些合成提取的手段,古代的农业她便无能为力,最多也就是烧一烧稻壳炭或是给秧田放一放水,其实不然。

古代虽然没有前世那些高科技,但对于农业的研究并不少,甚至十分有效。

在前世上学时,她就因好奇专门查过相关文献,其中各个朝代对于作物的管理以及病虫防治,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和相应手段。

比如,古人将食心的害虫称为“螟”,食叶害虫称之为“螣”,食根的称之为“蟊”,如何除掉这些害虫,最早的文献资料甚至可以追溯到周朝。

后来各个朝代又有补充和改进,只是因为知识传播不便,以及农户们基本不认识字,所以并不知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