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日之后,朝堂哗然,皆因一封急报。

赵承嗣和赵君璟在如常上早朝之时,急报之声响起。

“报~!”

山顶千门次第开,信使快马加鞭、长驱直入,过了玄武门,直奔金鸾殿。

“报告皇上,黄河突发水患,死伤无数。陕州刺史请求朝廷支援。”

赵承嗣表情凝重,看着底下那帮大臣说:“正所谓养兵千日用兵一时,你们平日里享大齐俸禄,现在该到你们出谋划策的时候了,说罢,你们都有什么想法?”

底下的大臣如坐针毡,工部尚书顶着天大的压力站出来说:“臣以为要解决黄河水患,最直接的方法就是加固堤坝。”

赵承嗣对这个答案不是很满意,语气不善地说:“加固堤坝是可以,但卿的意思是弃难民于不顾了?他们也是大齐的子民!”

工部尚书哑口无言,一脸菜色地退回去了。

赵承嗣看着一旁若有所思的赵君璟,语气缓下来说:“熠儿,你有什么想法?”

“儿臣认为解决水患和安置流民应该同时进行。要解决黄河水患自然就免不了要疏通河道、加固堤坝。这些工程显然很耗费人力、物力。

但我们若让那些难民来充当人力,我们付以酬劳。这样不仅可以解决了难民问题,也可以节省人力。”

赵承嗣的表情欣慰了很多。

“以工代赈?这的确是一个很好的方法,但是年轻力壮的男子可以如此安排,那难民中可是有不少的老人妇儒。这些人,又当如何?”

他向赵君璟抛出问题,循循善诱。

赵君璟思考了一会儿,说:“妇人可以在施粥点帮厨,也可以帮人施粥。至于孩童,可以送出去学堂。”

他突然灵光乍现,激动地说:“父皇,咱们在当地办一所免费的学堂吧,专门收留那些孩童。”

赵承嗣笑了笑,朝熠儿伸出了手,熠儿就走到了他面前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