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5页

祁欢姐弟的长相取了杨氏和祁文景各自的长处,而杨家兄弟姐妹的样貌则多半继承于杨舅舅,所以他们这群孩子外在形象都不错。

照杨氏的说法,这绝不是杨家基因的功劳,而实在因为祁欢的外祖母年轻时候就是个美艳不可方物的美人儿。

这位美人儿外祖母,不仅长得明艳端方,更是精明能干,接管杨家之后,杨家的产业在她手上翻了不下几十倍,越发了不得。

而在老爷子过世以后,老太太却做了个惊人的决定,一家人果断放弃了在家乡的根基一切,迁到了京城附近的长汀镇城,并一跃成为当地首富,名声鹊起。

来了长汀县以后,杨家依旧延续在老家的“憨憨”风格,做慈善来积累口碑,很快也用银钱砸出了厚实的根基。

但是外祖母一个寡妇,独立支撑家业又要养育儿女,十分艰难,就算杨氏兄妹俩都懂事比较早,也帮不了她多少。

后来,外祖母的身体一年不如一年,心力交瘁。

大觐朝的科举制度,虽对商人子弟一视同仁,但却有严格禁止官身经商的律法。

为了让兄长能够专心读书争仕途,杨氏十多岁就开始学习商贾之道,挑起家中大梁。

也就是因为受家里拖累,她一直熬成了十八岁的老姑娘,后来随着兄长入仕,也算有了些资本,又有大把的嫁妆傍身,这才由杨家老太太做主,将她许给了祁文景。

照着这个发展,杨舅舅年轻有为,前途大好,杨氏又嫁得高门,风风光光,杨家应该会日渐崛起才对,可惜杨家的运气也着实是不好,杨氏成婚的次年,杨老太太就油尽灯枯而亡,再隔一年,杨舅舅也不幸身死。

杨氏的嫂子知书达理,也很坚韧,可是带着三个年幼的子女,日子也不好过。

在那之后,便是杨氏凭一己之力撑起了杨、祁两家的优越生活,最大限度的帮衬着嫂子,并且照顾兄长遗孤。

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近几年,随着杨家的孩子们逐渐长大,能够鼎力门户了,杨氏又一点不留的将杨家的产业都交还了回去,由杨舅舅的长子杨青风接手了过去。

但杨家人还是头脑清明,有些傲气和骨气的,并不想混吃等死,坐吃山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