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山是北京城的最高点,站在山顶可俯视整个京城,包括紫禁城,山中有各种奇花贵树。
因为是御苑,自然没有闲人打扰,一行人走起来很是开心。
小朱这个孝子,和景舒这个好儿媳,当然是要侍奉在侧,亲自端茶递水搀扶走动了。
史官觉得此景特别温馨,便提笔把这一幕给写了下来,顺便夸赞了番帝后两人的诚孝之心。
突然,张氏叹了一口气,景舒有些不明所以,连忙问婆母:“母后,您这是怎么了?”
好端端的,叹什么气?
张氏叹道:“我站在这里,不知怎么的,竟然就觉得似是一场梦,当年太宗皇帝要迁都北平,大臣们跪地阻拦的事,仿佛还在昨日。”
这才眨眨眼的功夫,身边的人,都走了好几拨了。
刚迁都过来的时候,这北平远没有这么繁华。
如今繁华了,可有些人,却见不着这场景了。
特别是公爹,他是在榆木川走的,他甚至没能来的及到这个地方看看,看看迁都后的北平城。
见说起那个动不动,就把人给关进诏狱的皇帝,史官心里不太喜欢,便停笔不写了。
见母后追忆往昔,众人连忙纷纷上前劝慰,孩子们又说好些笑话,把张太后逗开心些了才算完。
在西苑待了两天,张太后便吵着住不惯,要回宫去,实际上却是怕朱瞻基耽误了政事,怕孙子们耽误了学业。
朱瞻基没有办法,只好回宫,然后一头栽进了堆山码海的奏疏里,连回坤宁宫用膳手里都拿着奏疏。
景舒见他忙的厉害,便到饭点就让人给小朱送吃的去,免得他每日来两回,她还懒得伺候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