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舒有些骄傲:小崽子才这么大点,就会抱最粗的大腿了,真不愧是咱的儿子,真像咱。

在大明王朝打工的日子过的很快,永乐十八年冬,大臣上书紫禁城已经一切准备妥当,告诉皇上可以准备迁都了。

朱棣大喜,并决定要即刻动身前往北平,要在元旦那日在紫禁城上朝,举行定都大典。

朝臣们有些不愿意,他们在应天府呆习惯了,这里不管是气候还是繁荣程度,那里不比北平好?

可前几年反对迁都的,就已经被皇帝给弄死了,所以,他们为了活长点,都只能把嘴巴闭上。

因为要准备迁都事宜,老爷子没空带重孙子了,只好暂时把孩子送了回来,朱瞻基同学扶着儿子学走路,一边同景舒说着闲话。

“那些不想迁都的,包括我爹,都是因为在南京安逸惯了,不懂老爷子要迁都的一番苦心。”

景舒点点头,确实如此,南京是个多安逸的城市,不像这时候的北平,边陲之地而已,谁都不乐意去。

“你点什么头?”朱瞻基好笑道:“你懂老爷子的苦心啊?”

记得上辈子,连孙氏都不懂老爷子的苦心,只觉得老爷子是瞎折腾人。

“这有什么不好懂的?”景舒语气很是仰慕:“北平离草原比较近,天子坐镇,调兵遣将会非常方便,天子守国门,皇上是圣君。”

南京虽然繁华,可安逸久了,就不会居安思危了。

朱瞻基见她身为女子,居然懂得爷爷的心思,不由地很是高兴,自己这辈子也不知道还会不会早死。

若是还是逃不过宿命,儿子有这么个娘看着,想必也肯定不会再出现土木堡之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