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国公一愣:“西北还在战中,若是有你父亲的消息,那也需要很久了,你如今刚刚入仕,定国公府便是你的依靠。”

晏谨道:“但我想自己搏一搏。”

这是有多重考虑在的,一是晏林尚未知晓身世之事,晏谨作为儿子,想等待他的消息。

二也恰恰是因为晏谨要入仕了。

可他已经站在了一定的高度,在潍县的时候,便忽悠了皇帝,让皇帝看到了自己的价值。

他已经有了一条自己开辟出来的渠道。

他有远大的志向,也希望平步青云,但他接下来,首先要针对的,便是太子的阻碍——邱家。

如果他仍旧是晏家子的身份,邱太傅对他的警惕会很少,这有利于他办许多事情。

而定国公府的身份,虽然是他的靠山,但这时候,恰恰会成为他的累赘。

他十八年来,并非定国公府养育,不受恩,不受禄,自然也不会立刻接受这满府的荣耀。

荣耀是姓氏给的,但功名是自己努力得来的。

老国公也曾年轻过,定国公府历代武将,都是十几岁便隐姓埋名,进入军营开始,一步步从基层建功立业的。

功名都是实打实的。

他很快便知晓晏谨在想什么了,十分赞赏道:“好!不愧是我们定国公府的孩子,有你祖父母当年的风范,当年,他们也是从一个小兵做起的,你是他们的血脉,自然不会逊色。”

“这次会试,感觉如何。”

晏谨:“应当没有多大的问题。”

说是这么说,但老国公从晏谨的脸上,感觉到了他说的没多大问题,其实就是胜券在握。

老国公问了一下晏谨的考试情况,晏谨大概说了一下。

听完,老国公便捋须大笑:“这样的题目,这般作答,叔公对你十分有信心,若是我做主考官,绝对没有问题。”

“你放心,我明日便去林阁老家中拜访,让他尽力,让内阁加快阅卷的速度,争取十日之内便出榜!”

晏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