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至少都是参加过院试,并且获得一定的成绩的,连知县都要以礼相待的人!
县丞这会儿觉得脑袋有点凉。
他怎么不知道,自己碰上的,是这么个大钉子啊!
这还不算。
旁边,平城府学政韩大人整了整衣冠,当着县丞的面走向了晏谨。
“晏家四郎晏谨,太平县上的名噪一时的才子,本官可算等到你了。”
第49章 晏谨的小马甲,晏家不好惹
一句话,县丞和方才为难晏家的人,全都齐齐变色!
就连谢楚楚也在心里真情实感感叹了一声。
哇,这就是那种被老师争抢,高补贴招引的学霸人才吧!
嘿嘿,就像前世的她一样!
不愧是她看上的相公,跟她一样厉害!
晏谨不卑不亢:“韩大人和院长亲自迎接,是学生的荣幸。”
其实,晏谨在码头小镇上出发的那一日,就给潍县清风书院的院长修书一封,大意是介绍了一下自己,并奉上了自己做的文章和过往在太平县的书院就学的成绩,表示自己来到潍县之后,想要进入清风书院读书。
两年前,他院试第一,写的策论连考官看了都称赞不已,太平县所在的平城府学政十分看好他!
他的院士文章,还作为模范作文,在江南一带七十多家大书院广为流传,成为学生竞相模仿、参考、琢磨的策论文章。
一时之间,晏谨的名字广为流传,是各地的学政都想招揽的人才。
毕竟,这样的潜力股,若能招揽在辖域之内,他日中举,当地也会跟着沾光,学政也会受到嘉奖。
古代的科举背后,也是人才争夺暗潮汹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