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蝶贝对海水的环境要求非常高,我们也曾经尝试过人工育苗,可惜都失败了。养殖贝苗成活率非常低,无法形成规模化的养殖。”

姜安宁也知道这个很难,不然白蝶贝的价值就不会一直居高不下。

“那如果我们不进行大批量的养殖,先做精细化的养殖呢。比如近海岸成活率低,为什么不试试远海壮苗,等苗成活了再挪到近海养殖。

部队附近有一片海域,有非常多的野生白蝶贝,如果在那里放养育苗,能不能扩大白蝶贝的范围呢?”

之后她也把悬崖那边的海域情况作了说明。

姜安宁也没想过要养太多白蝶贝,再珍贵的东西,一旦泛滥,就不值钱了。既然如此,她何必勉强自己去大规模养殖白蝶贝。

她要做的是精品。

姜安宁说的远海壮苗给了孔令生启发,之前他们只想过在近海养殖,结果近海海水环境没那么好,导致贝苗死亡大量死亡。

远海的水质好,更适合贝苗生产。

孔令生越想越觉得这个想法很好,“远海壮苗这个想法我们还没试过,我觉得可行性很大。目前适合白蝶贝生长的海域少,若是那片海域适合,我们可以试试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