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道完,便在学生们的恭送下离开了学堂,走到了外面,正好宁景也走过来。
此时的宁景已是不惑之年,但是依旧眉目不老,整个人身上凌厉锋芒敛去,整个人沉稳儒雅,更加让人如沐春风。
“饿了吧?我给你带了最喜欢的卤鸭,配了两个青菜,天热怕你没胃口,主食带的粥。”宁景从善如流的揽住自己夫郎的腰,将人一起带进柳静秋专属的夫子休息室。
这是柳静秋开设的私塾,自启帝二十二年,宁景辞去帝师职位,告老还乡后,他们就回了和安村,一起开了这间私塾,免费接纳附近数村孩子以及想学之人来学习。
他这间私塾想了很久,可是在此之前不仅宁景无空陪他回和安村做这件事,他也没有。
这些年他和宁景育有一个大哥儿柳江宁,一个二儿子宁慕予,还有个小女儿宁东篱,三个孩子生的间隔有些大,主要是宁景并不太想要,觉得有个孩子就够了,生那么多干嘛,他尿布都洗烦了。
柳静秋知道宁景虽是这样说,实际上是心疼他生育受苦,这些年来宁景也一直在寻找用在男人身上的避子药方,可惜药用了,孩子还是冒了出来,也不知是药不行还是宁景太行了。
三个孩子,老大和老二差五岁,老二和老三差八岁,这样大的年龄差,放在哪里都比较少见。
柳静秋也不放心孩子交给别人养,这些年他除了在婧院教书,就在带孩子,也没有精力撑起一个私塾。
这是于私,于公,柳静秋一直在婧院任教,积攒了大量的教书育人的经验,也是现在才感觉自己足够担起一间私塾的。
这时候他也感觉到,当初十七岁时,一时兴起想大办私塾的自己想法多稚嫩,要是当时他真的一意孤行开了,怕是手忙脚乱,麻烦不断,最重要的是,还误人子弟,这点是他最不能接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