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是他自寄出信后,几个日夜冥思苦想,慎重决定后,写下来的。
宁景作为华夏人,自然是知道华夏四大发明之一的活字印刷术,只是此前,他没想拿出来过。
姜朝是有印刷技术的,但还停留在初期的雕版印刷,面临着两大难题。
一是制作刻板费时费工,且难度大,从事的人极少,比如要印刷的是那种大部头的书,刻板就需要很长时间,如几年甚至更久,就算是小篇幅的话本,也需要个把月,因它是在一整块的木板上雕刻,若是出了一点差错,那整块木板就废了,需要重新来过,所用时间也更长。
而从事这行的人本就稀少,都被宝贵着去印刷重要的文书,没有精力弄这些小话本或者是普通的书籍,所以现在市面上,还是以人工抄写为主。
二则是做好的模板不易存放,毕竟是木质的,时间长了会因变形、虫蛀、腐蚀而损坏。
基于此些原因,姜朝的印刷并没有盛行起来,除非是拓印重要文书,大型推广才会用上,平时的文字传播就靠人工抄写,也由此诞生出一大批从事这行的人。
可以说,在姜朝只要写的一手好字,就不怕没饭吃。
但是,若宁景把活字印刷术拿出来,这个局面就会被彻底改变。
有时候科技发展的太快,长远看固然是好事,然而短期内却会造成社会紊乱。
活字印刷术一旦兴起,首当其冲的就是那批以抄书为生的人,他们将失去这份体面的工作,转而被迫去寻他事,期间造成的家庭纠纷不知凡几。
牵一发而动全身,这群人涌入别的行业竞争,那又会发生什么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