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肥自己修渠,都得想了又想,因为开国之初刘邦要求休养生息,减少徭役赋税,就是因为前秦后期完全是因为大量的工程消耗民力物力,严重影响到百姓的生产生活,最后那些民夫都活不下去了,不造反才怪。
刘邦立国之初,再三强调减少扰民,也的确坚持了……十几年。
而且他将各地豪强世家都搬到到了长安,为打造一个繁荣昌盛的都城也算是做了不小的贡献。
儿时总是被自家老爹吐槽不如大哥勤劳能干,被骂做没出息、以后不知道会不会饿死的刘邦,在登基为帝后还特地给老爹炫耀:“现在你看谁更有出息?大哥当初就比我多十几亩地,我现在可是坐拥整个天下的男人!”
刘太公能怎么办,除了夸他,当然少不了让他也带携一下兄弟们。
终于得到老爹“认可”的刘邦,或许还有一点点当初跟项羽“烹父分羹”的歉疚,答应了老爹的要求。
前脚才削除异姓诸侯王,后脚就大肆分封刘氏诸侯王,名义上的郡国并行,实际上朝廷掌握的地区还远不如诸侯王。
在这个生产力和运输能力都十分低下的时代,政令出京就走样,更不用说还要从诸侯王那过一道手,大汉天子们给百姓减了又减的田赋,都便宜了诸侯王和豪强地主没。
可普通百姓要交的人口税和徭役却一点儿都没少,甚至还因为多一层管理,又多了一重负担。
他们不光要完成朝廷定时定量的徭役,还得完成诸侯加征的徭役和赋税,故而随着时间推移,富者愈富,贫者愈贫,连人头税都交不起的时候,可不是连孩子都不敢生了吗?
刘肥当初想修渠,还想着是自力更生,现在去跟太后“聊聊”,万一太后以为自己是想卖惨打秋风,找借口回齐国,一个不放心,赐他一杯毒酒,连坐下家里那群小崽子,岂不是出口成灾,全家都要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