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汉建立之前,书写以竹简为主,绢帛为辅,因为帛书的成本过高,又容易损坏,除了特殊用途之外,一般书籍都是以竹简形式存在。

只是竹简所能书写的内容有限,又较为笨重,翻看多了同样容易散乱损坏,无论是读书“韦编三绝”的孔子,还是每日批阅奏折八百斤的秦始皇,都有着非同常人的体力和耐力。

最早的帛书是一种叫赫蹏的小幅绢帛所书写而成。

赫蹏其实算是丝绵的副产品。古时蚕娘以上等蚕茧抽丝织成的是丝绸,而剩下的残次品则用漂絮法制成丝绵,漂絮后残留在篾席上的残絮积累成片,剥离后就成小幅绢帛,可这种绢帛无法用以制衣,便有人用此书写,虽不及竹简廉价,但比之上等丝帛还是便宜许多。

陈曦告诉鲁元公主,这是古代造纸术的源头和雏形,只是真正能够物美价廉方便实用的纸,还要等一百年后的东汉宦官蔡伦发明的“蔡侯纸”。

若是她能够在这个时代获取到赫蹏,改进造纸术,就能获得包年大礼包,无限观看她所需要的点播视频。

陈曦原本以为这件事肯定很难。

却没想到,鲁元公主直接找了吕雉求助,吕雉沉默了一会儿之后,就拿出了自己珍藏的赫蹏帛书。

陈曦当场就惊了。

赫蹏也好,丝帛也好,那都是生物制成品,远没有竹简龟甲石板耐储存,哪怕后世挖出来的秦始皇陵墓和西汉皇陵王陵里有丝绸制品,大多数也是见光死,千辛万苦保留下来的一点记录,也很难确定当时的帛书发展和使用范围,所以存世的极少,比上古青铜器还要罕见珍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