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4章

平遥县令是个机灵人,知道他出身和安村,定是会对村子多加照看,哪怕别的地方抽不开人手,应该也会先处理和安村中的事。

他写去这一封信除了问询和安村目前情况,便是询问平遥城治下各处情形,是否人手不够,可要支援。

宁景将信寄出,饭也没吃,便起身去了澹御府中,将平遥城之事告知,问后者能否排出人手驰援。

他这些日子一直待在玉周城,对这里的情况倒也算了如指掌,知道玉周城治下目前都还安稳,澹御治理有方,除了每日下雨不便,百姓们也逐渐适应起来,开始了日常生活。

至于决堤和山体滑坡,玉周城此处倒还没有。

但离得远一些的地方,信息掌握就没有那么及时,要不是柳安川到来,他还不知道和安村都发生了山体塌陷,那么多人遭难,而柳安川所说平遥城各处都出了事,官差忙不过来这件事不能全信,但也不能不信,他需尽快安排下去,提前一刻把人派过去增援,被洪水冲走,被山石掩埋的人就能多一份生机。

澹御对此事也是分外重视,没一会儿就安排了两队人马往平遥城赶去,幸好这两天雨势变小,赶路并不费劲,他们骑着马,晚间应该就能抵达平遥城。

过了一天,平遥县令的回信就到了宁景手中,其果然重点关照了和安村之事,没等村长去报官,他们就带着人过去救援。

这次山体滑坡,和安村被埋了一百多人,最后救出来了八十三人,还有二十多人生死不知,柳相平也是好运,只断了一条腿,生命没有威胁。

这个消息让柳静秋松了一口气,柳相平一家是他现在为数不多亲近的族亲,他自然不希望他们有事。

这一场山体滑坡淹没了许多人家,那些房子都不能住,宁景干脆让人打开他家院子,让村民先住了进去。

他又问了私塾那边的情况,得知那里还相安无事,宁何氏应该没有危险,便放了放心,让人转告宁何氏,先在私塾安心呆着,别回村子里去。

至于平遥城各处镇村的情形,确实如柳安川所言,并不乐观,洪水爆发和山体塌陷来到猝不及防,官府忙着各处救援,本来也写信过来向宁景报告,只是信还没有到,柳安川先到了。

玉周城的援兵很快到了平遥城,一起投入了救援之中,之后宁景又各个城发起信件问候,特意叮嘱除了洪水,也需注意山体滑坡,若有哪处发生了,需第一时间向他汇报,要是人手不够,可向周围城镇求援,周围城镇若有空余人手,必须第一时间去救援,若有人阳奉阴违,不派人去救援,过后论罪,必有重罚。

时间在这样阴冷潮湿的空气里,一晃来到了二月份。

枝头上的桃花、李花还没来得及尽情展现自己的美丽,就被几场疾风骤雨摧残的支离破碎,零落成泥。

不过也幸好,整个二月份的雨下的都不过分,虽然也没有停过,但都是春雨细绵,如情人的手拂在人脸颊上,偶尔之时,甚至还能得见一缕阳光透过云层照射下来。

原本高涨的洪水也在渐渐消退,飞浪已经能溅过河堤的渭河也消停了下来,慢慢的,可见几栋房屋从河水里现出尖尖,似乎一切都往好的发展着。

这不禁让百姓们疑惑,灾难这便停了?

那般浩大的声势,曾经他们还以为这个雨怕是今年都停不了,要把他们都淹没呢。

百姓们欢呼雀跃,出现在外间,开始如往常那般生活,躲了这么久的雨,一转眼就到了春分育苗之时,农民们也开始迫不及待撸起袖子,要下田干活。

他们都是家境不富裕的,不快快种田,家里余粮吃完了,下半年粮食接不上,就得饿肚子了,他们不愿意挨饿,就只能抓紧一切空挡将苗子种下去,期盼着快快长成,结出粮食。

但宁景看着依旧阴沉,乌云盘旋的天空,眉心皱起,心里不敢之感日渐加深。

这份不安直到他收到了柳和宜寄来的一封信时,彻底爆发了出来。

柳和宜信中言道,他前世之时,暴雨连下三月,州城皆被淹没,百姓苟延残喘躲在山上,后雨转小,各地粮食物价飞涨,瘟疫渐发,之后又是连绵大雨下了近半年,整个南燕州一片汪泽,待水退后,庄稼具无,百姓食不果腹,饿死病死家中者不计其数,十室九哀。

宁景深吸一口气,如今情况和柳和宜说的并不一样,暴雨只下了一个月,且他们还提前做了许多防范,所以情况并没有柳和宜说的那样糟糕。

但他不觉得这场劫难就这样过去了,现在更像是一场极大暴风雨前的宁静。

突然,宁景听到房顶上噼里啪啦,如石子打击瓦片的声音传来,沉闷细麻的响动如同老天爷在给他最后警示

真正的灾难,来临了。

作者有话要说:

晚安安安安,今天只码出来了两章,不好意思QvQ

第294章 山洪淹城

这场暴雨一连下了五天, 雨势丝毫不减,很快才消下去的洪水如同煮沸了一般,瞬间凶腾起来, 让人疑心,若是掉下去,还没有被水淹死,就要先被这狂狼搅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