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先生把话本给宁景,就是想让他帮忙看看, 要不要改编一下, 他个人感觉说教意味太浓, 爽度不够,怕他往日听客不喜。
宁景也知白先生的担忧, 白先生的风格说简单点就是大男主爽文, 若他写一个男主穿越回到过去, 改变一段历史, 力挽狂澜,将将倾大厦重新立起,开创盛世,那定是合他听客口味,他自然不需要有这个担忧。
可是这个话本,他用心写出来的,查阅不知道多少资料,费了不知多少心血,最后他思前想后,无论如何都给不了一个爽文结局。
弃了,舍不得,拿出去说书,他心里惴惴不安。
宁景没有立马给白先生一个回复,只让过两天再聊这个事。
他倒不是对这个话本有什么指点或不赞同,在宁景看来,这个话本是极好的,不需要再去画蛇添足。
可是,就是它太好了,才不好一下拿出来。
因为,如果白先生现在将这个话本拿出来,大肆说书,宣传,他的处境马上将和宁景一样。
宁景为什么被守旧派盯上,不过就是他太“跳”了。
不管是他本人的行为,还是带来的华夏故事,无疑都是在教那些女子哥儿“不听话”,让他们有了太多想法,而有了这些想法的他们,实在是不好操控。
说白了,宁景的行为就是触犯了某些人的权利,而且他现在地位越来越高,追捧他的人越来越多,影响力越来越大,已经足够走入那些人的视线里,变成一颗博弈的棋子。
所以,他们才会对宁景设局下手,争夺他这枚棋子。
而白先生,虽然他所在的望春楼本来就隐隐属于了革新派的势力,但是白先生此人并没有引来任何人的关注,他就是个普通的有些名气的说书先生,他的生活平静而富足。
但是,他这个话本一旦推出,毫无疑问,足够把他带入众人视线之中。
这个话本太好了,宁景敢肯定,一经发出去,必然引起轩然大波,不知多少人共情,这就是一个现象级的话本。
可是,这点将狠狠戳在了某些人的痛处上,他们不会任由这个话本的影响发酵起来。
姜朝需要这样的书,但是姜朝现在又容不下这样的书。
白先生担心会引起他的听客不满,宁景担忧的却是这本书,会将白先生推上风口浪尖,不得安宁。
他必须做一番安排。
宁景想了想,和白先生打过招呼后,抄录了一份,让人将话本送去了彭漱玉手中。
若能得到婧院的支持,当可保白先生无恙。
宁景处理好手头其他事,就开始做自己的事,他已经和望春楼主请假休息几天,至于为什么临时不讲《葫芦兄弟》了,倒不是因为想特意坑齐鹤来一把,而是他想了想,还是将其留下来,日后以图画书的形式发布出去。
有些东西,文字描述还是没有图画来的直接强烈,尤其是他这个故事的受众是小朋友,还是图画更好一些。
本来他要讲这个话本的事就明确确定,也没有对外宣传,只在茶楼议事的时候顺嘴提了一下,但各个茶楼之间可以说互有眼线,都互相留意着,自然就被踏雪楼那边知道,然后流入齐鹤来耳中。
现在他倒是正好可以迷惑齐鹤来等人一下,搞得好像他因为话本被盗,惊慌失措,不敢登台说书一样,而且他不露面的时间越长,越能迷惑他们。
至于他休息的这段时间做什么,自然是忙两件事
其一是衡王交代他的事,那一堆张三的故事,宁景还没有开头呢;
其二,就是献给婧院的“增学”之策,宁景还需要经过各种调查,然后总结一下。
他还是挺忙的,还要顺手料理一下某些烦人的苍蝇。
宁景叹息一声,从身后书架上抽出一本地质书,这是衡王特意为他寻来的,整整一箱书,里面是姜朝有史以来的各种天灾记录,最近的到一年前,囊括京城九州,可以说是非常珍贵的资料。
宁景真不爱做这事,这和被迫上班什么区别。
但是抱怨归抱怨,事情还是得做。
在宁景忙着自己的事时,齐鹤来却被冉书同带着一顿“忙活”。